目前,城镇职工平时缴纳的“五险”,统称为社会保险基金,它与“社会保障资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天差地别。社会保障资金属于国家储备性质的基金,资金来源不包括个人和企业,全部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基金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既有管理的职能,也有运营的法定职责,而在运营方面,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让钱生钱,使社会保障基金能够保值增值,扩大基金池规模,使国家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在当前社保基金征缴收入难以持续保持增长、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有效解决基金缺口、增强社保基金可持续性的重要方式。按照现有的国资规模概算,若以10%的划转比例,未来国资股权划转规模最大可达8.7万亿元,有望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的战略资金储备。
国资划转社保,首先可以减轻企业缴纳社保费的压力。近段时间以来,围绕企业税负问题的讨论,人们倾向于认为企业现有的社保费率偏高,但单方面降低社保费率显然会打破平衡。现在通过划转国资使社保基金池得以充实,下调社保费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国资划转社保,分红收入使得社保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可以稳妥应对降费率后征缴收入减少等各种变化。
此外,国资划转社保还有利于国企进一步改革。从国企的角度来看,划转国有股权,意味着引入社保基金作为股东之一。众所周知,股权多元化是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方面,作为财务投资者,社保基金不干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既实现“管资本”,又可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符合国企改革的既定方向;另一方面,国资划转社保,其形式是划拨股权,社保基金作为承接主体以股东的形式出现在国企,有助于国企从一股独大走向多元化股东制衡,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