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制定合资股比放开的时间表,如5-10年,即一到两轮的产品更换期,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放开。同时,国家应做好股比放开后的顶层设计,对新设立合资车企的条件和管理提出相应方案。对于合同未到期、已到期、已延期等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分门别类制定政策。鉴于中国汽车业产能相对过剩的现状,为了防止资源浪费,要严格控制跨国公司新建企业。
在股比放开的谈判中,要按照国际通用的财务计算方法,核算每股的实际价值,并要求扩大股比一方合理支付足够资金,对于改变股比后的企业员工安排要有政策指导。政策调整后,未来如何与合资伙伴共享技术、共享品牌、共享市场,最终形成共同开发,也值得企业深思。股比开放什么时候执行确实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外方想在现有的股比里面调整的话,每一百分点要花很大的钱去购买,即便政府不介入,两个股东还是要讨论。
车企应在现有基础上,以新的自主创新模式进行突围,抓住合资股比放开前的政策过渡期,通过转型升级,让自主品牌向上再迈一个台阶,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让中国距离基本建成汽车强国再近一大步。外资企业需要正确评估合资企业中方对合资企业的贡献。目前,合资企业的重大决策均需由中外双方共同商议确定,由于中方远比外方更了解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政府政策,应该说,中方在保障合资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包括正确制定合资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和市场战略以及日常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开放后,外方实现了对合资企业的控股甚至独资,其实也对外资企业更深层次融入中国市场和保持在华竞争优势提出很大挑战;合资企业外方在实现绝对控股和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其决策的科学性下降,这不利于其在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