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远郭:年轻人回流剧场 给艺术生产带来启迪

2018-03-31 02:20阅读:61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关注文化领域的人近两年发现,以前一直被视为小众的戏剧,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甚至出现供需两旺一票难求的现象。在大众娱乐形式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不少年轻人却回流到了剧场。

千讯咨询发布的文化娱乐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这首先应该归因于物质文明发展带来的文化消费升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然包括对高端文化消费的需求。戏剧的拥趸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年轻白领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和中小城市不需要戏剧,而是因为那里较少有专门的戏剧演出场所,或者没被纳入票房统计范围。

年轻人回流剧场,当然源于戏剧艺术本身的魅力。戏剧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推陈出新中不断锤炼,沉淀了人类表演艺术最精华的部分,有很强的艺术韧性和持久魅力。

戏剧的魅力在于现场性,就像浓缩的人生在眼前次第展开。一台好剧,千锤百炼精确无比,又随时可能有临场发挥,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高度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本身也构成一种戏剧张力。

剧场的魅力,还在于演员和观众的现场互动、相互砥砺。或鼓掌叫好,或暗自击节,演员可以随时接收观众的反馈。有的观众像演员一样熟悉一台戏,有时候就是为了看某个演员、某一场戏,甚至是某一句台词怎么处理。文艺圈有句俗话“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道尽表演艺术的魅力。

不过,戏剧重新受欢迎,也有同行衬托的原因。当前海量的影视剧、网剧,刷流量炒明星的多,认真演戏打磨演技的少,很少有真正的精品。公众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去传统和经典中寻找替代品。

最近还有一个文化现象,《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等一些拼演技的综艺节目走红,一批老戏骨被重新认识发掘。人们发现,吴刚、王劲松、王洛勇等这些曾被“埋没”的演员,多数都有演出舞台剧的经验,或者受过专业的戏剧训练。戏剧大多需要精打细磨,现场表演无法容忍失误而重拍,对演技要求更高。

戏剧迎来春天,也给艺术生产带来启迪。现代技术和传播手段,可以为艺术插上翅膀,但艺术的本质不能丢掉。传统戏剧的繁荣有两个标准,出人和出戏,对所有艺术同样适用。认真打磨故事、好好磨炼演技,是艺术持久赢得观众的不二法门。

相关研究报告:

戏剧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戏剧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戏剧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