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4年一季度,我国共出口茶叶6.9万吨,较上年同期(下同)下降8.3%,出口额2.8亿美元,增长8.8%,出口额的增长主要由价格拉动,一季度我国茶叶出口均价4119.4美元/吨,增长18.6%;同期进口茶叶0.6万吨,增长58.7%,进口额0.2亿美元,增长32.9%,进口均价3590.5美元/吨,下降16.2%。一季度我国茶叶进出口具体呈以下特点:
(一)出口以绿茶为主,进口以红茶为主
一季度我国出口绿茶(中国绿茶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5.7万吨,下降7.0%,占同期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82.9%,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品种;同期红茶出口1.2万吨,下降14.1%,占比17.1%。进口方面,一季度我国绿茶进口0.1万吨,增长128.8%,占同期我国茶叶进口总量的20.6%;同期红茶进口0.4万吨,增长47.0%,占比79.4%。
2014年一季度我国茶叶进出口品种分布

(二)受世界茶叶产业分布影响,进口市场集中度高于出口
一季度我国茶叶共出口到7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摩洛哥是我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1.6万吨,增长30.1%,占同期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23.3%,较上年同期占比提升了6.9个百分点。我国茶叶出口受饮食习惯以及产业分布影响,主要集中在亚非以及欧美等部分发达市场。一季度前十大出口市场合计占比68.8%,较上年同期提升9.5个百分点,出口市场进一步聚集。
进口市场分布较出口更为集中,一季度我国茶叶进口共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东盟、印度、斯里兰卡等茶叶主产地,前十大进口市场合计占比99.2%。其中,东盟、印度和南非一季度茶叶进口增速突出,分别达1.7倍、1.7倍和6.1倍。
(三)浙江占据茶叶出口半壁江山,茶叶主产区与出口大省分布存在差异;进口集中于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出现激增
我国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四大茶区:以云南、四川、贵州为主的西南茶区,以福建、广东、广西为主的华南茶区,以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为主的江南茶区和以河南、山东为主的江北茶区,2012年上述省市茶叶产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93.1%。对比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省市发现,茶叶主产区与出口大省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省为浙江,一季度出口3.4万吨,尽管下降13.5%,但依然占据我国茶叶出口的半壁江山;其次为安徽,出口茶叶1.0万吨,占比15.3%。二者茶叶出口量合计占比64.8%,而产量占比仅有15.1%,相比之下我国茶叶生产第一大省福建产量占比17.9%,而出口量占比仅6.5%。这与我国茶叶品种分布以及区域市场运作有关,与其它三大产区相比,江南茶区除常见绿茶和红茶外,还主产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此外,该地区茶叶出口的历史传统、成熟的产业集群也是推高出口的重要因素。
我国茶叶进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一季度进口茶叶0.1万吨,增长84.5%,占同期我国茶叶进口总量的20.5%,进口集中程度较出口相对均衡。此外,江西和山东一季度茶叶进口虽然占比有限,但进口量分别激增了3243.2倍和15.6倍,增势突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测2014年我国茶叶产量将达195万吨,增长8%,产量的持续走高加剧了全球供过于求的供需矛盾。在成本不断高企、监督标准趋严的压力下,我国茶企在防范质量风险的同时,或将以差异化竞争战略扩大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辅以电子商务拓展进出口贸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