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4年1-2月我国共出口医药品12.6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28%,价值19.88亿美元,增长4.5%。
2月当月出口量值同比双双大幅滑落。自2013年以来我国医药品(医药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口量一直保持着震荡增长态势。然而受出口均价下行影响,出口金额除了在4月份出现激增外,其余月份一直处于低位运行状态。进入2014年后,我国医药品出口量、值增速在1月份升至两位数后,随即在2月份下滑至零以下。具体表现为2月当月我国出口医药品4.82万吨,同比减少6.29%,价值7.88亿美元,同比减少9.48%。
2013年1月-2014年2月中国医药品出口情况图

一般贸易方式居绝对主导地位,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大幅回落。今年前两个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医药品10.89万吨,同比增长13.61%,占同期我国医药品出口总量的86.03%,价值15.74亿美元;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19万吨,同比下降24.56%,占9.41%,价值2.43亿美元。同期,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下医药品出口量、值激增,均呈两位数增长。
欧美市场仍为出口主阵地,对印出口现小幅下降。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医药品有逾五成的量出口至欧盟、美国和东盟。其中,对欧盟出口医药品3.02万吨,同比增长7.38%,价值5.36亿美元;对美国、东盟分别出口2.03万吨和1.45万吨,增速分别为9.36%和9.05%。同期,对巴西、香港、尼日利亚及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呈现两位数增长,而对印度出口则出现小幅下降,降幅达7.22%。
民营企业为出口核心力量,国有企业出口下降。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民营企业出口表现抢眼,共出口医药品5.32万吨,同比增长19.02%,占同期我国医药品出口总量的42.07%,价值8.8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69万吨,增长3.4%,价值7.42亿美元。同期,国有企业出口2.64万吨,下降5.23%,价值3.56亿美元。
东部沿海各省为主要出口聚集地。我国医药出口表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2014年前两个月出口十强(按出口量排名)省市中,除湖北外,其余9省均属东部地区,出口量合计占到同期我国医药出口总量的81.55%。此外,从增速上看,除浙江、上海、湖北、北京4省外,其余6省的出口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江苏、辽宁分别出口1.72万吨和0.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5%和2.08%;河北、山东、广东、福建分别出口1.81万吨、1.58万吨、1.12万吨和0.27万吨,分别增长12.45%、33.39%、40.89%和15.79%。
维生素C出口量激增,而医用敷料、非制剂抗菌素和中式成药出口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维生素C1.98万吨,同比增长33.13%,占同期我国医药品出口总量的15.63%,价值0.74亿美元;分别出口医用敷料、非制剂抗生素及中式成药2.67万吨、1.39万吨和0.17万吨,分别下降3.24%、0.42%和19.46%,分别占21.08%、10.9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