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渔业生产形势良好,水产品价格上涨,效益提高。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消息,2013年,本市渔业产品总产量为27.13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海水产品13.48万吨,增长2%;淡水产品13.65万吨,下降2.5%。海水、淡水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9.7%和50.3%,与上年基本一致。
全年实现渔业(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值5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2.5%。其中,海水产品产值18.88亿元,增长11.2%,占渔业产值的31.5%;淡水产品产值41.01亿元,下降8.5%,占渔业产值的68.5%。
2013年渔业产品产量和产值

二、远洋捕捞形势较好,近海捕捞略有下降
2013年,本市远洋捕捞能力提高,作业范围扩大,产量增加。水产总公司净增船只2艘,并新增俄罗斯渔场。全年远洋捕捞产量11.51万吨,比上年增加3.1%,远洋捕捞产量占海水产品的85.4%。
受休渔、资源衰退和标准化渔船更新改造影响,全年近海捕捞量1.96万吨,比上年下降3.7%,占海水产品的14.6%。
三、淡水捕捞产量减少,淡水养殖效益较好
由于淡水渔业资源减少且内陆水域管理要求提高,淡水捕捞产量逐年减少。2013年淡水捕捞总量0.39万吨,比上年下降13.5%。其中内陆捕捞产量0.36万吨,下降12.5%;长江捕捞产量0.03万吨,下降29.7%。
由于鱼塘改造、池塘复垦等原因,2013年本市淡水养殖面积为28.24万亩,比上年下降5.3%。受养殖面积减少和养殖结构调整影响,2013年本市淡水养殖产品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下降2.2%,占淡水产品的97.1%。
受成本上升,禽流感疫情带来的消费替代效应和主产区相关水产品减产等因素影响,水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带动渔民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淡水鱼价格比上年上涨8.1%,草鱼、鳙鱼、青鱼、鲢鱼价格分别上涨9.9%、21.7%、3%、7%;虾类价格上升22.4%,其中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青虾价格分别上升24.1%、18.5%和5.1%。其它淡水产品中,蟹上升2.4%,鳖上升10%。
四、水产品出口增长,主要出口地区为欧洲
2013年,本市水产品出口增长,全年水产品出口量为9.61万吨,出口金额1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2%。本市水产品主要出口地区为欧洲,全年对欧洲出口量为8.06万吨,比上年增长734.2%。海水产品出口9.47万吨,出口金额9.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3.7%。
五、种源渔业商品化率较高,基地建设积极推进
2013年渔业苗种产值2.21亿元,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各品种商品化率较高。鱼苗产量13.34亿尾,商品化率79.8%;蟹苗产量2.76亿只,商品化率96.5%;虾苗产量111.63亿尾,商品化率83.7%;鳗苗584.8万尾,商品化率99.5%。渔业苗种在确保本市生产基础上向全国辐射,其中蟹苗、鳗苗产量的75%以上销往外省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虾苗、蟹苗需求量上升,促使罗氏沼虾、蟹种等苗种价格上涨,养殖户养殖收益增加。
2013年本市继续发挥优势,积极推进水产种源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个,市级水产良种场6个。加快推进虾类、蟹类两个种源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建设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和暗纹东方鲀国家级水产原种场2个项目。
六、标准化养殖持续推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
2013年,本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持续推进,当年新批复标准化水产养殖场15个,总面积1.96万亩,总投资2.56亿元。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累计批复308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项目,其中已验收141个。同时开展了标准化家庭水产养殖场(Ⅲ型)和大跨度柔性池塘温室大棚的试点。
七、休闲渔业快速发展,观赏鱼养殖面积显著增加
作为都市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上海休闲渔业发展迅速,观赏鱼养殖面积显著增加。
2013年第八届上海国际休闲水族展览会成功举办。上海浦东观赏鱼中心建成正式对外营业以来,各项基础服务设施设备运行正常。2013年一品渔村标准化水产养殖场、上海荷风嬉鱼实业有限公司、崇明县陈家镇瀛东村均获农业部批复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2013年,本市观赏鱼养殖占地面积0.31万亩,水面积0.2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