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属于文学和艺术范畴,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特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能激活孩子对前沿科学、对新世界、对宇宙的向往与好奇。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直言,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孩童时期阅读的书籍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好的科幻就是“在看完之后你做了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家门,长久地仰望星空”。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等科技大佬也曾经承认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科幻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小说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科幻小说产业取得很大进步、科幻阅读增长迅猛,但也应看到,如媒体披露的,和中国人口数量相比,中国科幻创作的产量和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中国读者是美国读者的几倍,但去年新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图书共382种,美国通常有一千多种。从质量上来说,除了刘慈欣和郝景芳的获奖作品,这几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太多。
不必讳言,在过去一段时间,科幻在国内被视为科普读物的子类,在严肃性、科学性和想象力、文学性的拉扯中,中外科幻作品呈现出不少差异,如想象力拓展程度的差异、可读性差异等。诚然,科幻是与科学联系起来的,却不是真正的科学。给成人看的科幻作品是否适合青少年阅读,也是科幻作家、政府和学校教育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换言之,推进青少年科幻阅读,需要正确打开方式。
就科幻作家而言,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保持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不被商业化所影响,不盲目跟随某一畅销类型简单重复。特别是最近科幻影视改编的IP价格上升很快,不应以影视改编作为导向去创作。其次,就政府部门来说,要充分运用法律、财税等多种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调动和保护科幻作家的创作激情,鼓励创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努力创作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需求的优质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