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屡屡被突破?

2016-05-10 01:04阅读:4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泰山观“人山”、西湖看“人海”、北京八达岭长城上密密麻麻全是脑袋……“五一”小长假,一些景区多次超出游客最大承载量,一些景区接待游客量虽未超限,但游客拥挤不堪。而这种情景,几乎每次节假日都会上演。旅游(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法明确规定,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当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要提前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但现实却是,有些景区接待游客数超过了最大承载量的128%;有些景区名义上没有超过最大承载量,但游客的旅游体验非常糟糕,让人怀疑这个最大承载量是否合理。而多数景区景点,无论游客拥堵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主动采取疏导和分流措施。

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屡屡被突破?原因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又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在当前旅游收入仍旧主要依赖门票的前提下,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越多,收入就越丰厚,业绩就越好看,自然缺乏限客限流的动力,“靠假日挣够一年的钱”已经成为不少国内景区经营管理者最真实的心态写照。但是这样一来,就给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极糟糕,从长远看,同样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一旦景区内由于拥堵而造成踩踏、滞留等事故,游客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可能得不到保障。

说复杂,是因为所谓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往往是由景区自己凭借经验估算出的一个结果,不仅“误差”很大,而且在逐利心态下,景区也往往尽量往高定;但是在上报旅游主管部门假日接待游客人数的时候,又尽量往少里说,这一多一少,可能就是每天游客接待量几万、十几万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景区宣称自己接待的游客没有超过最大承载量,但是景区内却是人山人海的原因。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