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应对危机“第二波”

2009-03-02 08:56阅读:76

作者 : 千讯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字号

目前全球市场上,金融危机“第二波”阴云密布。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28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对金融危机的第二波要有足够准备。他认为,新增贷款应该有相当比重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积极应对金融海啸“第二波”

中国证券报:我国银行业已稳健应对了第一波金融危机来袭,但面对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啸第二波,应该如何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杨再平:在第一波金融危机中,银行危机导致经济减速下滑。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反过来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第二波”冲击。

为应对金融危机“第二波”,银监会将采取调整容忍度并“打扫房间、腾出空间”的措施。一方面是宽严相济,“双降”改“双控”,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快速反弹,将不良贷款比例有效控制在去年底水平。另一方面是未雨绸缪,去年商业银行核呆581亿元,政策性核呆182亿元,农信社核销历年亏损挂账150亿元;农行股改后拨备缺口缩小到零,显著提高了抵御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

此外,银监会还支持发放并购贷款,加大对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涉农的信贷支持,鼓励实施贷款重组,拓宽项目贷款范围,支持信贷资产转让,允许有条件适当突破存贷比,支持创新担保融资方式和消费信贷保险保障机制。

中国证券报:虽然各界对于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调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加,您能否具体谈谈。

杨再平:按不良资产率对GDP弹性为0.4计算,GDP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可能导致不良资产率上升1%,从而使银行盈利增长下降25个百分点。加上其他不利因素,2009年下半年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速可能降至15%以下。

首先是房地产贷款违约,其次是中小企业贷款违约,再次是经济减缓带来贷款需求减速、利差收窄,最后是股市暴跌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冲击。

部分新增贷款“体外循环”

中国证券报: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请问是否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有相当部分资金游离到了实体经济之外?

杨再平:1月份的新增贷款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值得关注的是,M1余额较上月末下降了1000亿元,这有季节性原因,从过去10年的情况来看,年初总会出现M1环比负增长的情况。相对应的是,M1环比负增长的月份储蓄存款会出现大幅增长,2009年1月也不例外。

即使这样,2009年1月的数据也是让人意外的,1.6万亿元的贷款新增,创下了单月信贷增长规模的新高,带来了M2的大幅增长,而M1上却是小幅的下降,可M1和M2缺口的单月急剧扩大幅度是历史上罕见的,也是春节因素难以完全解释的。而且,票据融资比重继续处在高位,所以可以判断贷款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1月信贷数据存在较多的与历史经验相悖之处,这暗示着该数据存在一定的水分。判断是,即使有4万亿元的配套贷款拉动,产能过剩使得真实贷款需求仍较低,而且4万亿元投资配套贷款相当部分已经发放。当前贷款的扩张主要驱动因素是银行供给驱动的。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