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医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国医药行业经历了"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市场经济兼有"、"市场经济"三种经济体制下的变革,市场格局由垄断向开放竞争转变,市场活力得以释放,市场供应的产品和服务也日益丰富。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药行业
建国至1983年,由于经济水平低下,医用物资匮乏,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全国医药商品产销由中国医药公司(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统购统销,统一规划,分级(三级)批发,层层调拨。
(2)计划市场兼有体制下的医药行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医药供给日渐充足,统购统销模式的弊端凸显,制约了医药效率,推高了医药成本。因此,1984年政府对统购统销、按级调拨的模式进行改革,中国医药公司下属一、二、三级分销公司可以直接向厂商采购;在销售方面,中国医药公司下属一、二级分销公司可以直接向医院销售。与此同时,部分医药企业也相继成立销售公司,进入医药领域。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药行业
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于2003年撤销,其负责贸易部门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合并为国家商务部)下发《医药体制改革指导意见(1999)1055号文件》,按照产权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现代化的思路,对医药行业的经营格局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自此,混合、民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医药企业先后开始涌现,从而打破了国有企业垄断的格局,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新医改加速推进以及居民生活指数提升的带动下,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由2013年的21682亿元增至2017年的2982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远高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长率。
相关研究报告
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