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临港新片区的图森未来,去年10月获得首张无人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图森未来副总经理薛健聪对媒体解释称,与乘用车不同,一辆满载接近60吨的集卡,在高速行驶中的刹车距离可能长达150米-200米。因此,无人驾驶卡车要在尽可能远的距离完成感知。
目前,图森未来的1000米感知系统已经开始产生实际业务收入。另一家来自临港新片区的西井科技,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Q-Truck在上海首发,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Q-Truck量产车也首次对外公开亮相。这款车并没有安装车头,去除人类驾驶室后,车头部位安装的只是电池,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续航能力,还压缩了驾驶室的生产成本。
历经一年,该车已在今年8月完成工程量产,并将于下半年发运海外码头进行商业化运营,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等地。如果自动驾驶产业要在10年内落地,必须要依赖更多的场景落地。人工智能必须要与垂直行业应用相结合。Q-Truck以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作为起点,随后快速切入行业应用领域,第一个落地的项目就是智慧港口。
政府的开放与支持尤为重要。临港新片区对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无独有偶,北京市也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2018年10月,美团和北京智能网联联合发布了低速轮式自动驾驶车的规范,相当于建立了行业标准。从2018年3月至今,美团无人配送已经在中国多处完成了包括B端、C端及B端到C端的完整闭环运营。截至目前为止,已在北京、上海等多地落地测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