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处于产业变革时期,我国汽车发展正面临多条路径抉择,近期举办的天津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各种“技术方向”的论断更是“百花齐放”。其中,处在风口之上的“燃料电池汽车”无疑成为最大热议点,对这一“新鲜事物”,各方行业领袖也从技术前景与市场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各自的立场、观点。
前景可期,燃料电池汽车多重难关仍待突破
具体来看,“技术派”代表多以燃料电池的优异性能为背书,描绘了其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燃料电池发电的原理是电化学,因此效率比较高;同时,燃料电池的工作方式是内燃机式,所以也不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安全性较高;此外,其排放产物只有水,更可以做到终端的完全环保。
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在电气架构方面完全一致,其还能弥补纯电动汽车的众多缺陷;同时,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更可以带来能源结构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还有,无论从国家政策、产业链发展、车企参与积极性、能源架构调整需求、还是氢能来源的多元化方面来看,燃料电池汽车都非常适合在中国发展。因此,中国有必要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但面对积极的技术前景,处于“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时下仍面临众多发展难题。燃料电池仍面临性能、寿命、成本“三座大山”,其中,电堆性能、成本问题已具备攻克的基础,而无论从生产工艺、还是原材料特性方面来看,燃料电池目前的使用寿命却很难达标,只有通过不断试验收集研究数据、并制定相关强制性标准,才能助推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兼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尚不具备大规模应用基础
则从更宏观层面,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给予了更加理性的看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坚持纯电驱动技术路线不动摇。而对于燃料电池汽车,其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而是应与纯电动汽车互补、共存发展。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同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标准法规缺失,以及氢气能源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等原因,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同时,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特点不同,有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因此未来应该互补、共存,而非替代的关系。
再结合此前沸沸扬扬的“水氢燃料汽车”事件,其不仅成为笑柄,也更加深了人们对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质疑。氢燃料系统需要制氢,目前来看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利用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制氢,绝对环保;第二种也是目前主要使用的就是专门制液态氢。两种技术路径都是加氢,排放水,而‘水氢’的路径是加水,与目前的技术路径截然相反,并不靠谱。此外,即使在常规制氢环节,也容易产生过程污染,还有,加氢网络需要完全重新布局,从技术、成本到安全都很困难。
综上所述,纯电动汽车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就贸然转向燃料电池汽车的“怀抱”,是不理性的。只有苦炼内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建设齐全配套设施、制定完整法律法规,并因地制宜地推行其与纯电动汽车的并行发展,才是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
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