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车电分离主要包括换电、电池租赁等两种形式,此前这并不是明确被政策鼓励的方向,新能源车企对此热情也并不高。但由于新能源补贴的大幅退坡,以及充电桩供不应求的现状,车电分离最终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不少车企也跃跃欲试。
在创业之初就算过经济账,验证换电模式下即使没有补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也能形成油电差价,并且给消费者带来好的用户体验。理论验证可行的基础上,需要的就是管理和资金。这三方面都具备的条件下,相信公司一定能够发展下去。与充电模式相比,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优势明显。首先,在车电一体的传统模式下,电动汽车的造价其实要高于燃油车,这主要是因为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占整车成本40%左右。车电分离模式下,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初始购置成本。随着电动汽车补贴逐渐退坡,这种模式会更具竞争优势。
换电模式所需时间更短,更接近用户使用燃油车加油的使用习惯。传统充电站快充需要45分钟以上,慢充6小时以上。而集中式换电站能够将能量补给控制在5分钟以内,在形成换电网络后,能够有效满足电动车的高效换电需求。由于换电的速度更快,让换电站的运营坪效也更高。
换电模式下电池更安全,且寿命长。换电站能够为电池提供包括恒流、恒压等智能充电的优化条件,帮助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让充电过程在智能监控中更加安全。另外,换电站用电负荷均衡,对电网系统更加友好。换电模式有诸多优点,但为什么最开始却没有成为主流方向?在当时的情况下探索换电模式的玩家较少,主要由于市场面临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