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在全球中占比达60%左右,在汽车出口产品结构中新能源占比会进一步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江淮、奇瑞新能源等已出口多个新兴市场,长城汽车甚至计划于2020年将旗下独立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登陆欧洲市场。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只有中国才能造出这样比较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产品,因为国外电动车产业链还不够强大。这种类型的电动车出口单价极低,仍有巨大提升空间。2017年从5月份开始的纯电动车出口,就达到月均万辆以上,因此2019年纯电动车的出口虽然有一定压力,但也有重大机遇。汽车出口在税收上有一定的支持,所以电动车出口利润表现还可以。
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前5月出口量就同比增长了67.7%,平均单价8.4万美元,是传统汽车出口均价的6倍。特别是纯电动大巴在发达国家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对欧盟出口数量增长1倍,平均单价30万美元。在纯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是主要拓展海外市场的厂商之一。比亚迪汽车在摩洛哥北部城市丹吉尔设立了工厂,生产电池、大型电动汽车和单轨电动列车。值得注意的是,摩洛哥与美洲、欧洲等60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在摩洛哥生产可以免税出口到这些国家,而比亚迪此举也被视为进一步增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不过,国内厂商出海仍面临很多风险。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认为,从市场准入来看,美国、欧洲和亚非拉等市场各不相同。美国市场准入壁垒较低,但法律风险非常高;欧洲准入壁垒非常高,但是一旦进入,后续风险较小;亚非拉市场潜规则多,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