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但并非所有企业的积分情况都在随之提升。与2017年相比,2018年车企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总数同比减少了245.15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同比增加了126.23万分,达标企业数量减少8家。相比之下,新能源积分情况相对较好,较2017年增加约224.21万分,实现较快增长。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的汽车双积分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企业之间分化比较严重。从公布的数据来说,自主车企中,头部企业与尾部企业有所分化,而自主车企整体情况又明显好于合资车企。由于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布局较早,自主车企相比合资车企确实占据一定优势。在上述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达标的66家企业中,自主车企占60家。在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排名第九的华晨宝马外,其余9席全部为自主车企。
在新能源积分方面,企业分化情况同样明显。在排名前十的榜单中,自主车企拿下全部十个席位。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获得新能源积分超过270万分,占到2018年新能源总积分近七成。
上半年国内新能源积分比例达到20%以上,远高于《双积分办法》规定的2019年10%的要求,但这主要来自于头部新能源业务发展较快的自主车企,合资车企面对即将来临的考核仍有着较大压力。事实上,在“双积分”成绩单出炉后,一些企业也已有所行动。公司已关注到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偏高的问题,目前公司内部正在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