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以来,环境似乎越来越严峻了。今年上半年,已经开始有曾经的明星企业创始人因押金风波“被堵”派出所,也有曾经在青岛、长沙各投放过千辆车的企业被爆在两个城市“人去楼空”。曾经资本对汽车分时租赁的看好在于消费者未被满足好的需求、新能源车和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经济模型优化可能性。只是几年后大家发现,出行需求不只是分时租赁才能满足、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尚未实现。
市场也有另一面在发生。尽管初创企业在大批离场,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产业背景的汽车分时租赁项目仍在不断落地。2018年,包括神州租车、东风汽车、长城汽车在内的多家企业披露了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汽车分时租赁的盈利模式要跑通是没有问题的。这个行业是相对重资产、重运营的领域,需要人、车、场的最有效匹配,不能简单的用“互联网+”的思路来做。
当前市场上较为活跃的汽车分时租赁初创企业包括GoFun出行、EVCARD和立刻出行。对于他们来说,实行精细化管理、从单城盈利走向更多地区的盈亏平衡是常规选项。将“精细化运营战略”作为发展战略调整方向,公司总经理曹光宇当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期待公司在三年之内整体实现盈亏平衡。在整合产业链的优质资源。“主机厂+资本方+服务商+车后市场”的出行生态搭建完成后,GoFun出行的模式会越来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