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经有75家企业的1676个车型进行轻型车国六环保信息公开,玉柴、上汽动力等本土主流发动机企业也发布了符合“国六”标准的发动机。目前能够满足国六标准的内燃机核心技术,只有少部分外资企业能够真正达到,大多数本土汽车企业并没有达到真正研发国六标准发动机的技术,因此只能匆忙选用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核心零件和解决方案,以满足目前市场的期待和需求。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汽车国六标准在全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部分指标甚至要超出原有标准近50%,对于技术的考验自然也会很高,这体现在零部件,同时也体现在设计总成和标准上,但考虑到汽车产业的一般产品周期约为20~30个月,目前国六实施的速度有些太快,以致自主车企和零部件厂商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要求。
与自主车企相比,外资零部件厂商目前在中国市场相对主动些,博世、马勒、采埃孚等全球零部件厂商频频出击,在中国市场推出针对国六标准的发动机、零部件及集成系统。上相比于国三、国四、国五之间的切换时间,国六的切换速度只有不到两年,是此前的二分之一,本土零部件企业在技术上由于后发者的劣势所在,尤其是在环保和减排层面有所不足,国六作为严格的标准,在系统化、集成化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而这正是外资零部件企业所擅长的地方。
虽然博世在行业的份额较为领先,但产业内的竞争和洗牌仍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词。相比于汽油车,柴油车在技术层面的挑战更加艰巨,且对于技术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将更加高昂,因此采埃孚通过尝试与本土企业合资办厂,也是增加对于成本的控制因素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