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推出“绿色包装”为生态文明做贡献

2019-05-08 03:00阅读:146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如何在快递业推行“绿色包装”,使之实现减量化、可循环,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关键小事”。收到一件快递,撕开胶带,打开纸箱,扔掉里面的填充物……这样的操作,想必是很多人都已经非常熟悉。但在这件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背后,却是目前难以解决的海量快递包装垃圾。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由此产生的包装垃圾,成为生活垃圾最大的增量之一。

如何在快递业推行“绿色包装”,使之实现减量化、可循环,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关键小事”。

现状:快递包装减量进行中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家菜鸟驿站里,除了五组智能快递柜,还放置了三个绿色回收台。同学们拿到快递后,可以选择现场拆包,把包装盒、包装袋、塑料填充物扔在回收箱内。来站点寄件的同学,可以对这些包装物进行二次利用。这家驿站的日均包裹量在3000件左右。通过设置回收系统,如今站点包装物的二次利用率达到了40%左右。目前已在全国200个城市的驿站设立了约5000个绿色回收箱,为快递包装循环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菜鸟驿站只是一个缩影。快递物流行业的“绿色化”,遍布于包装、配送、回收各流程中。以快递包裹上的电子面单为例,“原本的四联手写快递单变成了现在的两联电子单,单子的面积、数量都降低了,用纸比原来节省至少40%。目前国内快递业的电子面单普及率超过90%。”

快递物流行业“绿色化”背后是无法不去面对的快递包装垃圾“围城”。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同比增长26.6%,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突破600亿件。相应地,过度包装和海量的快递包装垃圾接踵而至。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前者增量已占到后者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为85%至90%。

在市场各方的努力下,如今快递业的“绿色行动”蔚然成风:中国邮政推行胶带“瘦身计划”,在不影响快件包装效果的前提下,将胶带的宽度进行缩减。苏宁等电商平台推进生鲜领域冷链保温箱的循环使用,现场签收,即时回收。不少快递公司对包装填充物进行减量化设计,用大颗粒气体填充物代替小颗粒填充物……

挑战:总体回收率不到20%

尽管市场各方已经行动起来,但“绿色快递”仍然任重道远。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快递包装的总体回收率还不到20%。记者采访了解到,推行“绿色包装”,目前还存在以下难点:

1、嫌麻烦。去年以来,一些电商平台在配送方式上为用户提供了“绿色包装”选项。然而,使用可循环包装箱、即时回收的送货方式并不受打包和配送人员待见。有业内人士介绍,一方面,“个性化”的绿色包装会增加打包人员的时间,影响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因为要即时回收,开箱取货也会耗时更久。而配送员和打包员的工资皆与单量挂钩,因此缺乏“绿色”动力。

北京市民任小姐就遭遇过这样的情况。今年年初,任小姐在一家生鲜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些生鲜制品,考虑到双休日在家,不需要一次性包装,特意选了“需当场回收的环保保温箱”,结果第二天送上门的仍是一次性泡沫箱。她怀疑,部分电商的绿色包装只是“做做样子”。

2、价格贵。无胶带纸箱和环保快递袋的市场价格,约为普通纸箱和快递袋价格的1.5倍到2倍,可降解胶带价格是普通胶带的5倍。有估算显示,如果国内500亿件快递全部采用绿色包装,增加的成本可能达到百亿级别。低成本的绿色耗材对推广绿色包装至关重要,“快递行业的利润已经很薄了。”

3、合力难。除了成本问题,快递绿色包装的难点还在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发挥效果。“70%的包裹都是商家或消费者自己打包。”“快递公司只是转运寄递系统,我们并不能约束消费者或商家使用什么样的快递包装。拆除的快递包装回收循环,也需要多部门联合。”

展望:适时推出强制性标准

为了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中央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

目前看来,绿色快递的有关标准主要仍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这与绿色包装的成熟程度低、相关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弱、管理难度大都有关。针对绿色包装材料带来的成本增加、快递垃圾中的低价值塑料回收等难题,是否存在市场失灵,是否需要政府适度介入、怎么介入,需要进行全链条的成本分析。“希望尽快启动相关研究,开展基本数据的测算。”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择机推出绿色包装强制性标准,实现社区回收、第三方企业回收、电商物流企业回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快递包装回收系统。

相关研究报告

快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