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市场28年来下滑的态势在今年一季度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中的好转。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新车507.8万辆,同比下降10.5%。当然,一向亮眼的“自主一哥”吉利汽车的日子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惬意:一季度11.67万辆的销量以及同比2.3%的下滑,给既想保市场份额又想保市场占有率的吉利带来不小的挑战。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尽管目前销量出现小幅下滑,但是其近年来在乘用车市场所取得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实体市场却与股市不同,资本市场的利害往往更难掌控,此前汉能集团李河君一夜间蒸发数百亿,失掉“首富”宝座;刘强东的“猥亵门”,已至京东市值缩水数百亿;而一汽集团获得16家银行万亿授信,次日一汽系上市公司股票便接连涨停,同时与一汽有着深度合作的东风、长安也接连暴涨。
“对于吉利股价下跌,高层套现并不能说明什么,且仅是高层手中股权的一部分,并不是个人全部,而密集的人事变动,也并非人员流失,同样也不能代表什么。”尽管高管套现与股价下跌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厘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时下汽车股均表现低迷,“自主一哥”吉利“身先士卒”也并不令人意外。不过作为一家年销百万辆新车的车企,吉利汽车的市值甚至不如连年亏损、交车难的特斯拉,这点相信是外界更为关注的。
为何如此?究其根本则是特斯拉公司的定位,特斯拉将自身定位为一家科技公司,并非传统车企,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引领下,科技公司的估值往往要远高于传统制造业。也正是如此,在近年来国内如雨后春笋般的“造车新势力”纷纷也将自身定义为科技公司,蔚来汽车就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不过,这一众所谓“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大多却并没有与传统车企在产品层面拉开差别,甚至是不及传统车企,无论是品控还是智能化。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归根结底无法逃避的一个字便是“利”,既然销售产品不敌资本市场折戟,那么转型便迫在眉睫了。那么如今的吉利将如何转型呢?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更名为“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而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定位于“大出行生态领域产业投资商与运营商”,聚焦汽车生态领域的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的产业投资,该公司旗下辖子公司三十余家,包括曹操出行、小灵狗出行、国铁吉讯、太力飞车、易保科技、钱江摩托……对于此次公司更名、性质变更,无一不在透露出李书福对于吉利转型的信心与决心,而在资本层面上,该公司性质变更为科技公司,未来也有望助力提升吉利的整体价值。
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