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模式得以生存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有证无车”人群。普华永道2017年数据显示,全国有2.5亿人拥有驾照,但汽车保有量只有1.8亿,全国范围内有几千万持证无车人员都将是汽车分时租赁的潜在消费者。
如此庞大的用户以及潜在用户,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让共享汽车集聚了大量的流量资源。如何将这些流量资源变现?这将是目前主要依靠向用户收取租赁费的共享汽车行业,丰富收入结构的重要命题。事实上,不少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借助共享汽车的铺设,为新进入市场的车型进行体验式营销。2017年4月,东风风光就在丽江举办大型汽车共享活动,首批100辆东风风光580正式向云南多个景区投放,为入住在民宿的游客提供出行服务,同时也为新车宣传造势。
共享汽车从供给端来说,也是汽车厂商营销的一种方式。共享汽车的使用相当于试驾和体验营销,类似于以前“以租代售”的营销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共享汽车,汽车厂商还能获取大量消费者数据,进行消费者画像,以便今后进行精准营销以及其他创新服务或产品。除汽车厂商外,也有共享汽车平台开始探索流量变现的方式。
如共享汽车平台大道用车2018年曾宣布,用户可以从其APP入口跳转至汽车新零售平台弹个车购买车辆,这是该平台首次借用自身流量为汽车零售品牌进行引流。而位于广州大学城的驾呗,也曾出售其500台共享汽车的广告位。未来,共享汽车如何把握住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改变目前单一的收入结构,尚需行业进行探索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