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规模来说,2018年全球的航空航天经济收入达到4000亿美元,来自于商业航天的收入达到3300亿美元。从参与主体来看,国内近百家新型航天企业茁壮成长,成为航天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从技术发展来看,商业航天的发展带动了一些新技术突破,比如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3D打印技术使卫星在轨修理成为一种可能,充气式太空舱将建成太空旅馆,亚轨道高超声速飞行技术将使得洲际航行旅行压缩到几十分钟、十几分钟。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航空商业航天的发展也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国家队”欢迎商业企业参与民用航天科研项目,完善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相关航天活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目前也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目前从事运载火箭制造的商业企业有49家,其中国有企业8家,41家为民营企业。其中长沙10家,北京12家,广东11家,西安10家。
在过去一年里,国家航天局针对商业航天的发展多次走访了有关企业,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和研讨会,并在环境营造、机制建设、政策法规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探索建设开放共享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推动航天法的编制工作。《国家航天法》已经在紧锣密鼓制定中。
眼下,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商业创新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