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将发展新经济作为参与未来全球城市竞争的关键之举,提出让政策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这成为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重大转变的缘起。过去,国家从市场准入逆向逻辑推行的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平、提高了效率。但到了新经济时代,成都发现,新经济企业成长不仅需要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政府对产业发展给予“正向激励”,引导促进市场主体停车场企业参与新经济活动。
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时代转型,企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总结这两年成都培育新经济的经验,市传统产业的市场是相对固定的,企业最需要的是政府提供要素资源,例如土地、资金、财税优惠等等。但是新经济不同,新经济的市场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得以落地的市场所以,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原点,主动营造各类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成为催生产业爆发的新逻辑。为此,成都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城市场景理论——形成了“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的开放体系,这是新经济在成都由概念走向现实的基石。发展逻辑的转变、城市场景的营造,让成都尝到了甜头。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以共享停车场为例,成都通过工作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发现,城区有大量闲置的车位,而一些市民又没有车位停车,这是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城区道路拥塞。为盘活城市存量停车资源,缓解城市停车资源供需矛盾,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停车”示范应用,“既让闲置车位得到有效利用,也让无车位的市民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让企业得到了市场机会。当然,也促进了共享停车等关联行业发展、推动了共享停车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