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每天的顺风车订单量降至不足200万单,比滴滴顺风车下线前减少约一半。但这仍是一个体量较大的市场,即使平台每个订单只抽取2元信息服务费,对于顺风车平台仍有丰厚营收空间。然而,目前的顺风车市场是一个合规化扭曲的市场。按照出租车行业管理政策,顺风车为互助出行方式,不属于交通营运行为,但现实中各地顺风车管理办法标准不一、执行不力,导致“黑车”借助顺风车非法营运有利可图,从而挤占了平台合规经营空间,也带来了顺风车出行安全隐患。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30多个城市出台了顺风车管理办法,梳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南昌等代表性城市政策发现,对于顺风车运行标准的规定不一,比如最高限价、每天合乘次数、平台收费标准、是否要求本地车牌等。这些标准亟待统一规范,并严格执行,从而明确顺风车市场预期,推动行业发展。
一些小平台悄然上线。但多名曾使用过小顺风车平台的用户对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表示,有的平台价格过高,有的在平台上打到了“黑车”,甚至被“黑车”之间中途“转手”。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分摊出行成本由哪些部分构成,是合乘出行的关键。多个城市出台的管理办法对此认识较为一致,均规定分摊的成本只包括燃料费用和路桥通行费,上海市则原则性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