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三角地区港口吞吐量位于世界前列,各省份货运量均在全国前十,但主要依靠柴油动力货车运输,铁路货运量所占比例不足3%,远低于全国水平。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道路交通呈现高速增长、高密度聚集、高强度使用的“三高”特征,机动车保有量和汽柴油消费量增长迅速,柴油消耗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交通流量密集,物流运输频繁,氮氧化合物(NOx)排放贡献突出。
从产业发展角度讲,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铁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有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在效率上会高很多,受天气的影响也会小,这样企业的成本就会低很多,同时,铁路网薄弱的地方往往发展比较滞后,而现在发展速度很快,今后光靠公路运输支撑不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这些地方的客运和货运同步建成以后,就能把这个地方的经济带动起来。
现在能源结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煤炭的比重太重,这拖累了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下降的速度。现在中国的货运主要是靠公路,2017年大体是472亿吨的货运量,78%是公路,14%多是水路,铁路只有7.8%。而公路运输靠汽车,载重汽车主要消耗汽油,甚至很多是柴油,汽油柴油对空气污染的程度可想而知。
今后在减少环境污染、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上,优化重点区域运输结构是一项重要措施,将积极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公路转化为铁路,建设低碳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对标国外先发的大城市群,为从源头上提高长三角区域货运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有效控制区域移动源污染排放,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改变现状。
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铁路路网建设,提升对内对外运输能力。曹阿民表示,目前铁路网布局主要集中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核心的周边地区,苏北、皖北、皖南及浙江境内沪昆线以南、以北地区仍存在一定路网空白,特别是货运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