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人驾驶集卡技术,即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港区内的集装箱卡车上,实现集装箱卡车在满足码头各种装卸工况下的自动驾驶(车上无人)。为实现集卡无人驾驶的目标,一方面需要对传统集装箱卡车进行功能升级,使其具备底盘线控、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和车辆控制等自动行驶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北斗导航系统和本地差分基站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集卡”在港区内的路径规划和精确定位。
而借助北斗导航系统进行路径规划,是南沙四期码头最大亮点之一,也是其自动化方案可复制的最重要原因。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集装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自动化码头集装箱技术中,在地下埋磁钉是主流方式。货物拖车从码头前沿运输货物到堆场时,实际上是沿着磁力走隐形轨道,线路也基本固定。其他码头想要效仿,也需在地下埋磁钉,工程浩大,造价高昂。
四期码头的方案则是利用北斗导航规划最优路径,一旦成功,可以马上复制推广到其他码头。可以说自动化引导方案在天上,其他方案是在地下,这个尝试如果成功,对整个港航业都会带来有利影响。但该方案难点在于要开发无人驾驶集卡车队管理系统(ECS系统),以实现一百多台集卡共同作业。其中,集卡空跑、交通拥堵、车辆互等等问题都需要统筹管理,尽可能实现精准定位,充分智能地规划路径。岸桥与轨道吊区域之间的钢铁支架还容易造成信号遮挡、通讯受阻问题。
运用新技术也意味着投资成本的提高。广东海丝研究院研究员获悉,广州港投资南沙四期码头,要比传统码头投资高出10%至15%。为节省投资成本,广州港在两个环节作出了调整。在码头前沿,南沙四期码头自动化岸桥系统将由单小车岸桥组成。货船停泊后,货物从船上直接装卸至拖车前往堆场,和现在人工操作码头一样。但目前其它自动化码头的岸桥系统是双小车岸桥,码头旁还有一个平台,货物装卸需要从平台过渡,由平台上的岸桥再次把货物吊到拖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