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扩张过快,常年无法盈利,以及低成本航空的激烈竞争,丹麦PrimeraAir宣布从2018年10月2日起停止运营;两周后,塞浦路斯Cobalt也宣布停业。瑞士的区域航空公司SkyWork在2018年8月29日宣布破产;比利时VLM航空在8月宣布再次停业;德国Azur航空在9月宣布停止运营;兼营定期商业航班和公务航班的瑞士PrivatAir在12月宣布破产……
欧洲航司们破产关门的背后,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除了航空自身经营情况不佳外,更有油价走高、经济不景气,以及英国“脱欧”、土耳其动乱等政治因素推动。此外,来自低成本航空的激烈竞争,以及欧洲航空业集中度不高也是原因之一。经过多年前的一轮兼并重组,美国的航空业目前只剩下十几家主要航司,而欧洲的航司数量却仍有数十家,最近破产倒闭的也多为机队规模不足百架的小规模航司。
而在中国,2018年则是国内民航业连续盈利的第十个年头,不过包括三大国有航空在内的航企上市公司,均预告盈利同比大幅下滑,原因主要是十年未有的油价、人民币双杀:油价大幅上涨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不断贬值,导致以美元债务为主的航空公司录得账面损失。
进入2019年,情况是否会有所缓解?多家分析机构预计,油价的上涨和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不会高于2018年,不过多家国有航空的年度工作会上,依然把“过紧日子”作为了2019年的重要工作,一些中小航司则开启了寻找战略投资者甚至是新股东的谈判。
2019年的账面盈利或许会因为油价和汇率有所好转,但时刻资源的稀缺,生存的隐患依旧存在,这个时候,唯有从自身出发,降成本,提效率,搞创新,才可能更好更久地活下去。这时候,进行客户为导向的市场细分及精细化的管理也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