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年底开始,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基建投资项目获批明显增多。2018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防止基建投资大起大落。与此同时,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其中8月和9月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分别达到5000多亿元和6000多亿元,有效缓解了前期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10月以来基建投资增速开始止跌反弹。
去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并为基建投资提出了三个主要方向,分别是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等。除了传统的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外,5G商用步伐、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进入政策鼓励范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债券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成为债券投资的新亮点。
1月份以来,随着各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备受关注的各地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也纷纷浮出水面。在传统基建项目方面,从各省披露的内容来看,“铁公机”“电气水”等传统基建、重大产业项目、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基础领域是各省市2019年投资的主要领域。自2018年12月至今,国家发改委共批复了9个城市与地区的城市轨道与铁路项目(包含新增),包括重庆、济南、杭州、上海、长春、武汉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安至延安、江苏省沿江城市群3个区域的铁路建设,总投资为11458.18亿元。
在中央一级投资中,铁路是重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相比去年预计4000公里,实际完成4683公里的情况,2019年投产新线目标增长了七成,并创2016年以来新高。以此概算,2019年的铁路投资额可能在8000亿元以上。
此外,在新基建的政策指引下,投资规模也不可小觑。据浙商证券近期报告测算,预计全国5G投资规模将达1.2万亿元,投资周期可能超过8年;到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00亿元,物联网产业规模有望达1.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近7000亿元。预计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1.1亿千瓦,发电量达1500亿千瓦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2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