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将难生存

2019-01-26 04:03阅读:88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商业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2018年2月,美国SpaceX公司猎鹰重型火箭首发,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了68.3吨,成为推力最大的现役火箭。而在国内市场,商业航天赛道的故事也精彩纷呈。2018年4月、5月,星际荣耀和零壹空间分别发射了自己的亚轨道火箭;2018年10月,蓝箭航天的朱雀一号火箭在酒泉进行了首飞;2018年12月,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都发射了首颗技术验证星。

时间回拨到三四年前,不同于现在的火热竞速,彼时投资人在看待商业航天赛道时心中尚有疑惑。当时,美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SpaceX已名声大噪,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HRG(即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孵化了商业航天企业零壹空间,背靠HRG的哈工创投紧接着在A轮领投。A轮投资时,零壹空间团队中只有两名初创人员,选择彼时决策拍板,并在之后持续给予技术、资金、人才、场地的支持,这种自信源于对商业航天的产业理解力和HRG的产业实力。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商业航空航天领域是高壁垒行业,不是简单的机械制造领域的创业项目,我们希望看到创业者能够在某一个领域构建出自己的技术壁垒。无论是扮演核心角色还是做配套服务,技术壁垒的构建会让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有持久性价值,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积累就介入,未来生存会比较困难。

“理解”和“情怀”是都丹反复提及的词汇。都丹回忆称,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选择在商业航天领域布局,与哈工创投的行业背景密不可分。因为背靠中国传统老牌航天院校哈工大,很多校友从航天体系内出来后,一起加入到我们投资和孵化的项目中创业,这种对于航天的天然行业情怀,或许是其他投资机构不具备的。

随着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该领域创新创业企业的管控要求、准入门槛也会逐步提升,未来只有真正拥有核心技术、保障发射执行、验证技术可行的企业才能获得客户、市场及国家的认可。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