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班列的发展更加追求“质量”的同时,相关城市亦有望借助其实现多个物流功能的建设。如近期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承担功能较多的城市,亦是中欧班列开行较多的城市。中欧班列未来的健康稳定发展,将推动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物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郑州被列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的3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成都、西安在上述3类基础上增加了“空港型”,而重庆、武汉则在郑州的基础上增加了“空港型”和“港口型”。提出国家物流枢纽的概念,实际上就等于把全国的物流网络分出了层次,最高层次的网络就是国家物流枢纽构成的网络,能够承载和服务于制造业、服务于商贸等产业,来实现空间上的聚集。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国家并非针对整个城市作出上述规划,而是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物流枢纽,而国家发布的物流枢纽规划,是希望城市中以一个或多个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发展相应的枢纽功能。
尤其是在国家提出“要扩大国内市场”这个战略任务后,承载的西部现代化发展产业的组织功能的铁路港更应该先发一步,如以中欧班列为载体的成都铁路港,完全可以成为涵盖生产服务、商贸服务等多功能组合式的枢纽,以推动整个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升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9年,发展“供应链枢纽”被多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提及,包括成都、武汉等城市均希望借助物流与地方产业的配合,发展相关产业。
尽管很多内陆城市都希望构建供应链枢纽,但与深圳等沿海城市相比较,仍处于建设供应链枢纽的基础阶段,“如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很多内地的金融机构是不认可的。因此内陆城市应该以发展中欧班列为背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对此方面,2019年成都探索的一个方面,即与社会资本一起建设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等运贸一体化服务平台,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增加物流通道的经济效应和吸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