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接近2011年至2017年的铁路开行量总和。具体到城市数据方面,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和武汉五座城市居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前列,分别为1591列、1442列、1235列、752列和417列,共计5437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80%以上。但在中欧班列取得了开行数量上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不少地方的中欧班列仍存在依赖政府补贴、回程货源少、空载率高等问题。
2019年铁总对于中欧班列的考核标准或将进一步细化,从过去对开行数量的考核将对开行质量的考核转变,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中欧班列”这一目标。在考核的具体标准中,班列的重载率、运行时效、返程货运量,以及包括中欧班列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融合度等,都将被纳入重点范围。中欧班列开到现在的规模,需要从单纯的物流通道,向经济通道去转型和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地方中欧班列公司开始积极调整2019年度的规划布局。以成都为例,2019年会继续构建互联互通的四向国际物流通道。具体而言,北向以增加装卸点为主,“今年俄罗斯方向将新增10个装车点”;西向通道在2019年的目标是提升中欧班列(成都)在欧洲端所有节点的服务能力、集散能力、揽货能力。而南向通道以钦州港至东南亚的海铁联运班列为主线,并形成“一主两辅”的陆海大通道,会考虑将湛江港、昆明的空铁联运等纳入规划范围。
而中欧班列(成都)的东向通道会利用“蓉欧+”强化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辐射日韩的“铁海联运大通道”。不仅是成都,西安、重庆等地亦有相关调整。其中,西安提出的是尽快补上口岸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偏低的短板,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铁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进一步拓展铁路货源种类、提高通关效率。重庆则将新开通2-3条中欧班列的运营支线,优化铁路与水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等线路的衔接,进一步提升班列的开行运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