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后视镜市场集中度不高,外资和本土企业均占有一定份额,其中外资企业的竞争力相对更强:本土企业中,上海干巷、江门宏力、均胜电子、北京光华荣昌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内后视镜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车内后视镜行业生产企业大体分三大类:一类是外资企业,如镜泰、法可赛、麦格纳、梅克朗等国际巨头,具有品牌、渠道、资金等方面优势;另一类是国内行业巨头企业,如上海干巷、均胜电子、江门宏力等公司,有一定的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第三类是中小规模的车内后视镜企业,这一类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差,品牌影响力很小。
整体来说:一级配套供应商的供应商地位比较稳定;二、三级配套供应商的竞争状况则较为激烈。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专注于特定产品和工序,二、三级配套供应商主要依靠成本、价格优势进行竞争,产品可替代性比较强。
传统内后视镜为驾驶员提供了后方的视野,但自身由于物理特性有许多不足,严重时会成为威胁行车安全的因素。因此,随着技术发展,摄像头替代车内后视镜的设想开始逐步出现,不过当前内后视镜仍是主流标配,技术的发展也是的内后视镜不断创新,结合新的技术,功能不断增多,摄像头作为替代品,依旧有许多技术上的瓶颈仍未突破,同时不仅仅是政策,还有消费者的观念,对摄像头替代车内后视镜都会产生阻碍。
车内后视镜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为塑料、镜片等原材料均为石化产品,价格受石油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国家政策调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而原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不过该行业内供应商数量非常多,且产品差异化较少,所以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下游行业主要为乘用车整车厂,下游行业的市场状况、增长速度、产品价格等对本行业产品影响较大,关联度高。由于下游整车制造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集中度较高,因此在价格方面,乘用车整车厂对车内后视镜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谈判优势。
相关研究报告
车内后视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车内后视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车内后视镜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