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深圳的港口形成了以东、西部港区为主,四大港口集团或股权合作或独立运营的格局。具体来说,在西部港区,招商局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蛇口、妈湾和赤湾港,大铲湾港区则由现代货箱码头与深圳市属国企盐田港集团合资经营。在东部港区则是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以及新加坡信托基金组成的投资财团,与盐田港集团合资开发盐田港区。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港口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这让深圳港口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从总体上看,深圳四大集装箱码头均由港资企业控股经营,持股比例达65%以上。和记港口、招商局港口等世界一流港口企业的入驻,让深圳港国际化程度高,有着密集的全球海运业务网络。深圳港已成为了仅次于上海港、新加坡港的全球第三大港,这样的地位、规模使得深圳港港口的下一步发展是要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深圳港港口的整合目标是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优化配置,为进一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和竞争以及全球港口的合作和竞争中提升优势。
对于深圳港而言,一方面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港口竞争激烈,全球货柜量前十的港口中,香港和广州港均位列其中;另一方面,深圳内部的港口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张建平认为,如果深圳港能够通过内部港口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股权合作形成更优的组合,形成合力、共同提升竞争力,对于深圳而言也非常重要。
对于在西部港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招商局港口而言,西部港区的四个港口——赤湾港、蛇口港、妈湾港、大铲湾港,都运营港口集装箱和散杂货业务,且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难免存在航线重叠、收费不一的现象,也让这些港口间同业竞争十分明显。
此外,面对湾区中毗邻的广州港的紧追不舍,深圳的港口如果继续内耗显然于己不利。根据深圳市港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在2011年时,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2257.07万TEU(标准箱),同年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425.04万TEU,而到了2017年,深圳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520.87万TEU,年均增长率为1.85%,广州港则上升至2037万TEU,年均增长率为6.13%。
此前,招商局港口曾牵头旗下多家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以深化招商局港口深圳西部码头一体化战略总体布局。此次招商局港口的重组更名上市更是其强化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一步,在解决西部港区的同业竞争问题后,招商局集团提出,将以A股平台作为境内或大湾区战略的资本运作平台,未来重点投资境内新增港口资产,着力打造中国港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