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为了方便驾驶人员的操作,防范行车的安全事故,就需要做好后视镜的方向调整,并且车外的后视镜位置直接关系到驾驶人员是否可以观察到汽车的两侧以及后边的情况。并且各个国家都直接规定了汽车需要安装后视镜,并且还能够调整方向。后视镜的实际位置直接关系到驾驶人员是否可以观察到车后的情况,由于驾驶人员对于其位置调整相对困难,所以就需要将其设置成为电动,利用电动系统来对其进行调整。驾驶人员需要在车厢之中操纵按钮开车,就可以对后视镜的方向进行调整,进而达到自己所需要的视角。
2014-2017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后视镜销量(万套)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内后视镜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智能后视镜行业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事物,其最早是在2013年被应用于奥迪汽车上,随后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前装车厂以及汽车后市场都正在大力研发智能后视镜。2017年,中国智能后视镜行业的产能达到了1063万台。
智能后视镜产品集众所长,包含行车记录、导航、电子狗等多种功能,基本符合了车友们的需求,省去了在车内安装多个电子产品的繁琐,自出现以来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17年底,国内智能后视镜整机厂商超过200家,主流品牌30个,大大小小的智能后视镜品牌超过400个,竞争力较强的品牌有凌度、捷渡、任我游、天之眼、凯立德、仙人指路、卡仕达、科维、卓派、360、小蚁等。多股社会资本的介入,使我国智能后视镜在技术创新方面缩小了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提升了国产产品的竞争实力,使我国智能后视镜产品的进口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17年,中国智能后视镜产品的进口量为1.17万台。
国内市场上,2017年小系统后视镜市场仍然是后视镜类产品主力,与Android系统增量均保持各100万台增量,而带通讯的Android增幅达55%,仍然保持强劲增长,主要原因是因为车联网的概念和需求。同时还可以看出,Android系统(包括带通讯)的总市场容量约与小系统后视镜市场容旺基本持平,而所有后视镜市场总量可达1350万台,又基本与传统导航市场容量持平,加上后视镜价格和安装优势,预计未来后视镜总量将会很快超越有十多年市场积累的传统导航。
传统车内后视镜市场随着多年的发展,市场相对规范,基本以专业零部件企业主导或者车企投资建设子公司进入车内后视镜市场。而技术发展促使智能后视镜的快速出现,造成市场大量竞争,当前智能后视镜产品价格高于普通后视镜产品,市场接受力度有限;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品牌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行业竞争无序等。
相关研究报告
车内后视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车内后视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车内后视镜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