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对外发布了2018年销售数据,包括吉利、长城等多家车企都未能完成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一直独步车市的上汽集团也没能成为例外。据官方发布的数据,虽然上汽集团在2018年仍然实现了1.75%的增长,全年销量达到705.17万辆,但与年初定下的725万辆的销量目标相比,足足差了20万辆。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伴随着车市见顶的步伐,旗下三大合资企业的增长空间已经十分有限,2018年,上汽大众销量同比仅增长0.1%,上汽集团主要的增量来源于旗下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和上汽大通。上汽乘用车去年销量突破70万辆,同比增长达到35%,而上汽大通全年销量达到8.4万辆,同比增长18%。随着自主品牌销量的增长,从去年开始,上汽自主乘用车暂时摆脱需要“输血”的阶段,开始进入盈利的轨道。
但在整个车市前景不甚明朗,全产业正向着新“四化”转型,加上新势力的冲击和挑战,上汽集团的压力也并不小。虽然销量在2018年创下新高,但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此前发布的11月库存数据,在库存深度排名前21家品牌中,上汽集团旗下上汽荣威和宝骏品牌同时在列,库存深度均超过2个月。前三季度上汽集团的存货金额高达577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了11.5%,同比2017年增长了5.23%。与此同时,存货周转天数也在进一步拉长。
上汽集团存在的挑战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1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1%,虽然环比下降9%,但同比却上升了18.3%。纵观去年全年的数据,连续12个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超50%枯荣线(警戒线)之上,这是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2年开始使用库存预警指数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虽然在汽车流通协会看来,库存创新高与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即将实施的国六标准带来的“持币待购”影响都有一定关联,但与此同时,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看来,库存高企也源于近三十年来持续高位投放量的新车市场与实际消费需求不匹配。他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产量接近2800万辆,市场供应远高于需求,未来这一矛盾将成为常态化。要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肖政三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显现出了成熟市场的特征,汽车厂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来决策自己的生产计划、产品投放,做好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