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存在的挑战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1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1%,虽然环比下降9%,但同比却上升了18.3%。纵观去年全年的数据,连续12个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超50%枯荣线(警戒线)之上,这是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2年开始使用库存预警指数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虽然在汽车流通协会看来,库存创新高与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即将实施的国六标准带来的“持币待购”影响都有一定关联,但与此同时,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看来,库存高企也源于近三十年来持续高位投放量的新车市场与实际消费需求不匹配。他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产量接近2800万辆,市场供应远高于需求,未来这一矛盾将成为常态化。要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肖政三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显现出了成熟市场的特征,汽车厂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来决策自己的生产计划、产品投放,做好供给侧改革。
传统的汽车制造流程,以产定销是常态,更是缺乏与用户的直接沟通和联系,在锁定用户需求的层面也缺乏深度沟通和连接的桥梁。与传统车企不同的是,近两年陆续涌入汽车行业的新资本和造车新势力们,都将“用户”摆在了第一位,“用户思维”成为它们想要在传统车企布局完善的市场中,顽强地撬动一小块蛋糕的最重要的法宝和筹码。
这种用户思维反映在生产制造端,则是与此前全然不同的“C2B智能定制”模式的兴起。威马在工厂组建之初,就提出要按照“C2M”的客制化方式来进行生产,企业的产能完全由消费者的订单来决定,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在App上进行下单,订单在线传递给后台生产系统,完成生产制造后实现交付,传统的“库存”等问题将不复存在。
这种订单式生产的方式对于整个产业链带来的益处将不仅限于此,更快更直接的反馈速度、更个性化的满足消费需求以及可追溯的故障反馈系统,都将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全面革新。对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深度和广度将决定着车企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汽车行业向着“四化”转型的过程中,定制化生产被认为将会是未来主流的生产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