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汽车类商品降幅扩大和石油类商品增速高位回落等因素影响。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增长8.5%,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据其测算,此两类商品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0.7个百分点。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汽车销量下降是拖累11月消费数据最重要的因素。汽车销售额占社零的比重高达25%以上,这部分出现了10%的负增长直接导致了社零增速的回落。2018年1-11月,乘用车共销售2147.84万辆,同比增长-2.77%。12月份行将过半,仅靠最后的冲刺,或难扭转2018年车市整体销量负增长的局面。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8年的高速增长后,2018年将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汽协销售数据已经连续4个月负增长,这还是批发数据,考虑到下游库存问题,汽车零售面临更大的压力。中国汽车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限购限行措施,这直接制约了新车销量的上升,停车费等成本的上升也使得不少城市居民更多选择公交出行。
汽车销售低迷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欧美日本等市场都出现了销量下降。12月14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确实带来了一定影响,2017年的税收优惠带来了部分汽车消费的提前释放,透支了今年的销售,这影响了上半年的汽车销售数据;下半年汽车消费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消费信心不足,另一方则是由于存在关税下调的预期,这有可能带来不少进口车的价格下降,不少消费者因而对购置汽车持观望态度。
尽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出现负增长,但这并非一种趋势性下降,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