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车企年度目标完成较差,一定程度缘于年初对于市场的预判不足。按照年初的预测,今年车市将出现3%左右的增长,但事实上,从前11月的数据看,今年车市整体负增长几乎已成定局。认知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车企销量目标制定过程中的偏差;另一方面,随着SUV的退潮,越来越多的品牌,其短板开始在竞争中暴露出来,并被边缘,比如众泰汽车。
眼下,距离2018年车市正式收官仅有20天,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为销量做最后的冲刺。虽然此前一直传言将出台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并未出炉,但包括吉利、奇瑞、长城等多家主流自主品牌,都推出了各种刺激消费的金融方案以及购置税减免政策,而包括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更是推出“零首付”以及“一成首付”等优惠的金融方案,来吸引更多消费者。
即便如此,从11月市场终端的情况看,这些刺激政策并未对消费造成太多的促进,而经销商库存则有进一步加深的迹象。11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75.1%,环比上升8.2%,同比上升25.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11月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这也是首次出现连续11个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在警戒线之上的情况。据郎学红预测,12月库存指数预计仍然会处于高位,今年也会出现首次全年度库存预警指数均在警戒线之上的情况。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汽车市场整体需求量降低;二是经销商集客量下降,到店人数减少;三是部分消费者观望国六车型,等待国五降价;四是临近年底,来自于厂家的压库使得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加;五是资源车商的跨区域销售对授权经销商体系形成价格冲击。
目前,市场上经销商库存在2到3个月的已经算是轻的了,更有甚者库存要到4个月,而有几个品牌虽然今年已经爆发经销商“反水”等情况,但厂商为了自己的数据更好看已经基本上不管了,仍然在压库。随着明年市场的持续低迷,经销商和厂商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大家都应该放缓脚步,以更理性的心态来制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