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内将全面取消地方财政对中欧班列的补贴,进行全市场化的运营。这意味着,未来两年是中欧班列的关键时期:谁能拥有更多的货源,谁有可能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现在全国各地方的中欧班列公司,都在探索通过铁路运输更多的商品类型,其目的在于这能提高市场规模。
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例,其主要货物品类,从最初的笔电产品、汽车零部件、通讯设备等,逐步拓展到了化工品、食品、冷链、医药及医药器械等,数据显示,目前重庆以外地区的货源占比逾60%,而中欧班列(西安)宣布其外地货源占比达到了8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拉山口市也有意发展中欧班列。不过其更看重的是2020年后的市场环境。一旦取消全面财政补贴,很多中欧班列公司将不再具备运价优势,这正是我们追赶超越的机会。是该市通过与顺丰速运的合作,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铁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利用后者在全国的铁路货源组织能力进行揽货,“与地方政府相比,我们拥有更成熟的市场化运营经验”。
对于中欧班列未来的运营,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优化开行布局;二是找准目标定位,补齐发展短板;三是坚持市场运作,优化运营环境;四是加强沟通协作,促进利益融合;五是创新服务模式,保障安全运营。在这其中,坚持市场运作是核心要求。市场化运营水平,是未来取消政府补贴后,地方中欧班列公司能否继续稳定开行的关键。
除对接国内的货源外,部分中欧班列运营城市,开始考虑做国际货源的中转站。最早进行这一方面探索的是重庆,目前重庆正在推动转口贸易的发展,如通过中欧班列(重庆)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接驳,实现欧亚间通过重庆的转口贸易,目前已分别开展两次将越南产的韩国LG的电子产品通过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联动测试,抵达波兰和德国;以及比利时产的烟叶至日本的转口贸易测试。西安近期也正计划以“海铁联运”的方式,将日本的部分货物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送至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