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重卡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国内重卡从1960年开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中国重汽通过引进斯太尔技术,中国重卡技术得到了一次全面提升。2003年后随着中国重卡行业出现井喷现象,更多厂家投入到重卡行业。各大汽车行业在原有斯太尔技术吸收创新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试验能力建设,同时扩大对外合作,引进国外成熟重卡技术(如重汽与MAN、红岩和IVECO、福田与奔驰等)。个别厂家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开发体系及设计平台。通过借鉴国际重卡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重卡产品在产品性能等方面较以前也都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国际重卡还存在一定差距。

动力性:发动机向大功率发展,如中国重汽MC13540Ps、一汽CA6DN500Ps、潍柴WP13550Ps发动机等,但由于匹配结构限制(如无法布置大冷却系统)或传动系统限制,大部分没有大批量产业化;从目前发展来看,用户对高动力性车辆有了较高的认可程度,高动力性的车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天然气汽车技术水平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应用范围也得到更多扩展。天然气发动机已经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公交及客车上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300千瓦以上大功率CNG发动机技术已日臻成熟,使得天然气重卡市场得以快速发展;LNG储气罐、加气设备等低温燃料供给系统技术已基本成熟,LNG密度高、自重小的优势得以发挥,使得天然气汽车超长距离行驶成为可能,由此带动了天然气汽车长途客运和长途载货市场的启动。国内天然气发动机制造厂家主要集中在潍柴动力、玉柴机器、一汽锡柴、上柴机器和中国重汽等知名公司。
经济性:随着燃油价格的提高和超载超限日趋严格,经济性成为用户购车的重要指标,为满足用户需求,各厂家都通过各种方法提高燃油经济性,如发动机最低燃油消耗在200g/kWh以下,如中国重汽MC13发动机在190g/kWh;另外通过降低驾驶室风阻系数(国内重卡一般0.6左右,A7为0.57),低速大扭矩发动机+小速比桥匹配(速比3-4,如重汽的MCY13桥最小速比3.08),硅油风扇的应用,降低自重(如宽断面单胎/铸铝壳变速器等)等提高整车经济性。
安全性:主动安全方面,行车制动压力大部分为8bar(也有其他制动压力,如二汽正在进行10bar试验,集瑞联合重卡10bar等),前盘制动器,标配ABS等提高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方面,驾驶室满足ECER29,标配安全带;对行人及小车保护,标配侧防护、后防护等。
驾乘舒适性:改善人机关系,如AMT变速箱应用、驾驶室电动举升、电控玻璃升降器、后视镜电动调节及电动除霜等减轻了驾驶员劳动强度,冷暖空调、冰箱(部分选装)、分体式卧铺、驾驶室空间增大(可满足驾驶员在驾驶室内站立行走)等设施方便起居生活,底盘前少片簧、驾驶室四点悬浮空气悬置、空气悬架座椅的匹配提高了驾驶员的舒适性。
环保: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完成了从国Ⅲ排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切换,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国Ⅴ排放要求。各发动机企业也完成了发动机国Ⅵ排放标准的技术储备。噪声是环保的另一个主要指标,目前国内重卡车外加速噪声控制在84dB以下。电子电器技术应用:部分车型实现整车电器全CAN通讯,发动机电喷,ABS/ASR/EBL/TPM,AMT,简易巡航,中控门锁等应用;与国外电子技术应用差距较大,对有些国外电子技术的概念及原理比较模糊。
标准法规:中国的汽车法规大都等效或非等效采用欧盟法规,适用N3类重卡的59项(正逐步增加,如近期要实行的驾驶室外部突出物,安全带固定等),涉及到车辆的安全、排放、行人保护等各个方面。但限值要求国内与欧盟有所差别(如加速噪声欧盟为小于80dB,中国目前84dB;以及排放实行时间等)。
新能源汽车:2012年12月,中国重汽研发的HOWO甲醇、柴油双燃料卡车亮相甲醇汽车研讨会,受到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一汽在大柴CA6DF柴油机上进行了240Ps甲醇发动机开发,排放达到欧Ⅲ标准,并组织2台甲醇整车在山西和内蒙地区使用用户试验运行。
相关研究报告
重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重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重卡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