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得靠自主创新

2018-11-07 01:19阅读:65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作为全球航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航空产业,尤其是民用飞机产业,必须依靠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取优势地位。”11月6日,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姚俊臣在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上表示。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今后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统计,中国现有2000多架喷气客机,未来20年将发展到8000多架,每天有300多万人在中国境域内飞行。作为高端飞机产品,喷气客机产品附加值高,相当于汽车产业的100倍,产业扩散度和带动效应强。

中国民用喷气客机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市场上却只有8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喷气客机承担着中国民航运输任务。

“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喷气客机。”中国商飞ARJ21新支线客机总设计师陈勇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能够研制喷气客机的第一梯队有美国波音、欧洲空客,第二梯队有加拿大和巴西,中国也是少数能研制喷气支线客机的国家之一。

在陈勇看来,把发展喷气客机作为重点,自主研制大型飞机,发展具有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其潜在意义在于打破国际垄断,降低采购成本,更直接的意义则是可带来超过数千亿的工业产值。

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取得航空适航证是我国民用飞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利器工程,国产ARJ21实现商业化运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喷气民用飞机的研制设计、适航取证、批量生产、系统集成等全过程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喷气客机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众所关心的安全性能方面,试飞结果表明,一架每天飞行10小时,“一生”完成6万小时飞行的国产ARJ21飞机,全机灾难级事件的发生概率小于10的负8次方。“比适航安全标准10的负7次方还要低一个数量级。”陈勇说。

“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离世界头号航空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姚俊臣说,面对未来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竞争,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

相关研究报告:

航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航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航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