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金融行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汽车融资租赁作为汽车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行业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融资租赁车辆达到150万辆,较上年增长三分之二,融资租赁业在整体汽车金融市场中的业务份额也从上年的7%提升至11%。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汽车融资租赁是汽车消费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其在欧美的发展相当成熟,本质上是一种租借行为:即用户通过支付租金获得车辆的使用权。“合约期满后,用户可以按残值买下这辆车,也可以不买。”融入中国时,汽车融资租赁已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适配和改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简便快捷、交易灵活的融资方式,满足了多层次的汽车消费融资需求。
签署融资租赁合同后,在没有完全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车辆的所有权仍属于融资租赁企业。如果客户违约,融资租赁企业对车辆有合法的处置权。由于少数消费者对新兴的汽车金融产品了解不足,尤其是对相关的法律权责不理解,法律意识淡漠等问题,已给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正规经营酿成了一定风险。
2017年11月在香港上市的易鑫集团,从2014年8月成立至今,短短几年间汽车融资租赁量累计已近一百万辆。根据易鑫提供的数据,从2017年7月至今,易鑫自己追查、立案的骗贷、信息欺诈、涉黑盗抢案件就达到200余件。而这种情况在行业内普遍存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同行企业,面对骗贷、欺诈等非法行为往往有心无力,只能自己承受损失。
通过众多案件的调查,易鑫发现一个显著特征:有时消费者是因为对融资租赁产品认知低,不了解汽车金融交易的权责导致了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如果消费者掌握的汽车金融产品知识更丰富些,能够履行及时还款的义务并随时检查违约情况,充分了解拖欠应付账款要承担额外的违约责任,他们可能就不会漫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