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划中的卫星需求总量超过了3000颗,商业航空航天无疑会迎来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在第四届深圳国际创客周龙岗分会场举行的“中国首次全流程民营商业航空工程背后的故事”论坛上,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霍甲胸有成竹地说。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商业航空航天作为“新兴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两大关键是技术与投资,背后重点都与人才相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高科技人才的集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鼓励学生与年轻教授走出去,也期望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支持双创工作,助推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刚刚起步,企业都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方支持。大湾区这片创新创业沃土已成功在航空领域孕育出百亿规模的无人机产业。他相信,以粤港澳大湾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必定能在商业航天这个新兴领域创造出新奇迹。
商业航天民营企业与“国家队”之间的技术壁垒虽在弱化,但仍是考验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核心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大众认知度、降低成本等,都是商业航天产业爆发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去三年,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完成了由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从0到1”的过渡,商业航天在国内逐渐形成一个自循环生态系统;也正是在这三年里,以北斗导航、高景一号等重大专项突破为引领,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不仅继续深耕导航、通信、遥感三大主流市场,更开始扩展至卫星互联网、高通量通信、科研实验卫星等应用场景。
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朱雀·南太湖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发射升空。虽然卫星最终未能成功入轨,但作为我国首枚发射升空的民营运载火箭,仍在中国民营火箭发展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