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米字型”高铁,背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促进都市圈建设。目前各个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都在构建1个小时都市圈。比如山东提出,通过高铁实现覆盖全山东、通达周边主要城市的“1、2、3”小时陆上交通圈,其中济南至相邻6市半小时通达,济南至青岛、青岛至周边市、全省相邻各市1小时通达,济南与省内各市2小时通达,山东省内各市之间3小时通达。
江苏提出2025年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1.5小时高铁放射网。宁镇扬都市圈将以提升南京首位度为重点,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铁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规划建设南京至淮安铁路、宁黄铁路、宁扬宁马铁路、南京-仪征-扬州线、南京-滁州线、南京-马鞍山线等,打造“0.5-1小时通勤圈”。但是,铁路建设仍存在短板。目前,这些城市缺乏通勤市域铁路,最终制约了都市圈的发展。比如北京到廊坊坐高铁尽管只需要十几分钟,但是考虑到取票、候车、安检等时间,难以作为通勤铁路。
而在日本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等国外城市,市域铁路发挥作用很大,客流占到总轨道交通一半以上,这也有效控制了中心城区房价的上升。部分高铁也可承担通勤铁路的功能,但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它的通勤功能发挥得不太理想。伦敦、东京这些国际化大都市,通勤铁路特别发达,中国还需要有一个优化过程。
市域铁路或城际铁路要发挥好通勤作用,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从供给侧方面来说,铁路要加大发车频率,增加一些停站,过去有些能起通勤作用的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得过于复杂,而且频率低、停站少,极大限制了通勤作用。从需求侧方面来说,除了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等,其他配套也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