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船舶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数据了解,近期,大连港矿石运输迎来作业高峰。9月共接卸大型矿石船舶11艘次,其中40万吨矿船4艘次,创矿石码头开港以来单月作业历史新高。进入10月,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仅用时21小时,就完成了对2M联盟“地中海巴里”轮的作业,创下平均单机效率每小时36.4标箱,泊位效率每小时166.7标箱的出色成绩。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外贸口岸,大连港近年来充分发挥并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全力为东北企业量身打造专业化、低成本、方便快捷的物流大通道,构建全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助力腹地产品和技术的对外输出。在东北地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连港积极贯彻国家战略,持续发挥辽宁沿海港口“龙头”作用,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每周到发70余班
构筑海铁联运网络
大连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中重要的水路中转站。作为中国南北水路交通运输枢纽和重要国际贸易港口之一,大连港在国际贸易和国内物资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哈大铁路与东北地区发达的铁路网连接,沈大高速公路与东北地区的国家公路网络相连接。经东北铁路网和公路网,大连港还联接着俄罗斯和朝鲜,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为欧亚大陆桥的支点。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些区位优势使得大连港在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以东北三省为经济腹地,大连港每天转运的货物超过110万吨。黑龙江的煤炭、机车、机械设备,吉林的汽车、粮食、化工产品,辽宁的钢材、纺织品、高精尖科技产品……通过延伸到港口前沿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腹地企业及产品从这里走出东北、走向世界,东北三省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愈加密切。
港口的发展为腹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可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增强腹地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多年来,为解决东北内陆海铁联运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大连港通过自主投资、租赁经营、业务合作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内陆枢纽场站和网络节点布局。目前,大连港已初步建成以沈阳、长春、哈尔滨、通辽为核心的“4大中心、12个场站、31个站点”的内陆布局,搭建覆盖东北地区的海铁联运服务网络,已开通主要班列线路20余条,每周到发70余班。2017年,大连港完成海铁联运箱量41.2万标箱,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拓展全产业链物流服务
打造东北进出口主通道
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明确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起点和终点,是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平台,以港口为中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是航运中心极其重要的支撑和依托。
在大连港的拉动下,“十二五”大连海关税收年均增长15.9%,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8%;2017年东北三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266亿元。其中,经大连口岸进出口总值占东北地区进出口总值近四分之三。
与此同时,大连港也在积极拓展专业化、全产业链的物流服务功能。以冷链物流产业为例,大连港现拥有全国沿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40万吨保税冷库群,是我国最大的冷藏货物转运口岸之一。为进一步将产业链条向东北腹地延伸,大连港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在沈阳、哈尔滨、通辽等内陆核心城市布局建设冷链物流转运基地,规划总投资超过50亿元,到2020年可形成冷链服务能力200万吨,极大提升东北地区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和水平。
融入“一带一路”
为制造业“走出去”铺路架桥
自2013年开通首列中欧过境班列以来,大连港与俄铁、德铁、中铁总、中远海运等重点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以大连港为枢纽的过境班列公共平台和服务品牌。目前已开行大连—俄罗斯沃尔西诺公共班列(原三星班列)、大连—白俄罗斯明斯克班列、大连—莫斯科长城汽车班列/冷藏班列、大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班列,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连、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大连回程木材班列6条中欧班列线路。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大连港也在积极推进腹地班列的开行及货源开发。除今年5月开通的大连港穆棱内陆港中欧班列外,2015年、2017年,大连港还先后参与开通了哈欧国际货运班列和黑龙江—比利时沃尔沃中欧班列。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同时,大连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精耕细作,积极为东北大件设备“走出去”铺路架桥,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出海口。2013年4月,伴随哈电国际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大连港成为哈电国际设备和材料在东北口岸唯一的转运基地。转眼四年过去,借助大连港辐射全球的运输网络,如今的哈电国际市场开发触角已延伸至40多个国家,拥有业内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和全球顶尖的合作伙伴。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连港还为腹地客户转运超大矿山设备及大型内燃机车、矿车、油罐车等设备,目的地覆盖澳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并提供从货物集港、场地堆存一直到装船后全程跟踪的物流服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优势跳板。
相关研究报告:
船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船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