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公积金缴存额度排名全国第二,流动性并不是那么紧张。这是一次主动的房地产政策导向上的调整和尝试,核心目的是实现‘房住不炒’,而不是由于流动性紧张导致的被动措施。北京公积金新政有三大导向,一是将贷款额度与存缴年限挂钩,优先满足工作时间长、居住需求更稳定迫切的刚需群体;二是限制异地提取,降低资金流向楼市热点地区参与炒房的可能;三是将贷款政策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以经济杠杆引导功能和人口疏解。
前两大导向,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其核心逻辑与本轮房地产调控中,找出并尽可能满足真正的刚需群体相符,有可能成为一些热点城市跟进公积金政策调整的参考。但第三个导向,在国内没有先例,其落地效果还有待观察,其他城市很难在短期内跟进。主要集中在是否会对年轻人购房产生影响。如果是22岁大学本科毕业职工,就职后开始缴存公积金,正常情况下可贷满120万需要缴存11年以上,也就是34岁左右。
北京申请公积金住房贷款的购房者年龄,集中在30-40岁区段,占比超过50%,30岁以下占比超过20%。其中,中、低收入群体占绝对主体,2017年占比达到98%。这主要是为了引导市民合理住房消费,落实“租购并举”、“先租后买”。
实际上,这并非孤例。近年来,北京住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对于刚需合理购房年龄的判断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以北京2017年末开始大力推动的共有产权房为例,按照北京相关政策,单身人士申购需年满30岁,比其此前的主力政策性住房自住房,申购门槛延迟了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