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电动汽车配套服务能力 促进绿色交通发展

2018-09-07 11:25阅读:82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近期,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发布政策,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提升电动汽车配套服务能力,促进绿色交通发展。交通网与清洁能源网融合发展,将促进清洁能源车船的推广。其中电力以其更加清洁、安全的优势,在清洁能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交通网与电网日渐融合,促进了电动汽车的推广,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但是,电动汽车的增长、智慧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电力需求。

全国电力一张网格局初步形成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目前,我国充电桩覆盖19省、150个城市,里程超过3.1万公里。2017年充电量达到23亿千瓦时,充换电5700万次,全国已建充电桩16.9万个,其中社会运营12.3万个,国家电网自营4.6万个,已初步形成“九纵九横两环”高速城际快充网络。港口岸电覆盖全国15个省(市),形成了东部沿海港口、京杭大运河港口和长江沿线港口的“两纵一横”格局。承载光伏路面研发与铺设的光伏高速公路亮相山东济南,示范新技术的应用。

交通网与电网的融合,促进了电动运输装备的普及。2017年,我国清洁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4万和77.7万,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高达84%。太阳能发电板也逐步应用到以摩拜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中。中远海运集团所属“中远腾飞”轮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到位和离网发电调试成功,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太阳能离并网光伏系统初步建成。机场地面车辆、港口龙门吊等运输装备“油改电”示范工程也在推进。

交通网与电网日渐融合的同时,智慧平台也初步形成。车联网方面,国家电网初步建成智慧车联网云平台,依托该平台,17家充电运营商实现互联互通,接入充电桩总数超过16.8万个,其中国家电网自营充电桩4.6万个,社会运营充电桩12.2万个,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全国“电力一张网”格局。港口岸电方面,江苏开发了港口船舶岸基供电运营平台,涵盖计费管理、设备运行监测、泊位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目前,我国已建成12套高压、590套低压和3568套小容量低压岸电系统,今年已实现港口岸电替代电量4261万千瓦时。

电力综合服务支持未来交通发展

交通网与电网融合发展迅速,但是在规划、运营等方面仍有不足。受传统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长期以来,两网发展相对独立,其融合发展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在公路网的建设过程中,设计、运营基本上围绕燃油车辆,沿线布设的主要是加油站。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充换电设施亦应纳入规划。同样,国家电网的建设,虽然在线路规划设计上遵循了与交通网并行的原则,但主要集中在电力传输上,而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隧道、普通国省干线停车场、收费站和港口岸电等设施布局和用电需求方面考虑不足。

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和智慧交通将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的增长需求电力综合服务,建设智慧交通也需要电网支持,电力需求量将迎来新的增长。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到2030年将超过5000万辆,占当年汽车市场销量将分别达到5%和30%左右。现实来看,解决电动汽车的核心问题不仅是电池续航能力,更在于在港口、高速公路服务区、隧道、收费站和停车场等场所提供电力供给。

建设综合能源站制定相关标准

交通网与电网融合的成绩来自于顶层设计,下一步发展也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这就需要开展公路网充换电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完善高速公路网充换电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开展普通干线公路充换电服务设施发展现状、需求分析和布局规划研究,加快高速公路隧道、服务区、收费站等与电网的充分融合,鼓励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停车场等应用场所配置充换电服务设施。

不仅要鼓励公路网与电网融合,我们还要构建港口岸电网,逐步建成沿海、运河、长江港口岸电系统,实现港口岸电江河湖海全覆盖,共同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同时,要建立电网、港口、船舶多方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合作机制,提高港口岸电系统的适用性、可靠性和使用率,支撑绿色航运互联发展。

两网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开展试点示范,逐步推进。要整合光伏、储能、充电等电网灵活资源,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和停车场等建成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利用智慧车联网平台与电网的交互能力,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电网建设成本,为交通运输提供清洁能源服务。

同时开展V2G(车网互动)研究和试点,建设完善与公路网相结合的新能源智能充电停车场,试行电动车作为终端放电和辅助服务补贴,鼓励电动汽车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削峰填谷等服务。绿色港口建设也要同步推进,推进集装箱码头场桥油改电、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试点应用。

两网深度融合,需要完善智慧平台,以发挥其最大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集智慧车联网平台、储能云平台和智慧出行平台等为一体的智慧车联网云平台,逐步建成全球接入充电桩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充电容量最大的电动汽车服务平台。充分整合政府政策、设备制造、第三方服务、金融资金等资源,建设全国船舶岸电运营管理系统,提升岸电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

相关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