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就像一声发令枪,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序幕。中山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绝对是最先捕获这一信号的人之一。一次考察活动中,鲁楚平新能源汽车技术所吸引,并产生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想法。
作为国内微电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大洋电机在电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上拥有深厚积淀,其电机产品一直备受美的、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这也成为大洋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系统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张关键“通行证”。
大洋电机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北汽福田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能源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后推出4款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2009年底又在北京、中山完成了年产5000台套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布局。当时,大洋电机是北京市纯电动环卫车、公交大巴车等量产车辆中唯一的永磁同步电机及驱动系统的供应商,超过90%的纯电动环卫车使用该企业的驱动系统。
同在珠西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在2009年抓住了这个机会。与多数整车厂集中布局乘用车市场不同,银隆最先布局的是公交车和特殊车市场。
凭借钛电池技术,2009年后银隆逐渐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银隆总裁赖信华介绍,城市公交、通勤车每天行驶里程大多不会超过50公里,钛酸锂电池特点是充电快、安全性高,特别适合此类场景。如今,银隆已跻身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前三甲,赖信华表示,2018年银隆预计将实现产销10000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