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份宣布停飞北京-芝加哥航线后,近日,美国航空又宣布将于今年10月停飞上海-芝加哥航线。上海-芝加哥航线是美国航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条航空航线,运营已经超过12年,无论是对美航自身还是上海市场都有着特殊意义。
在过去的两年内,美航运送的中美往返旅客量共计133万人次,其中上海-芝加哥有24.2万,接近两成;而与从上海出发的其他中美航线相比,芝加哥往返的旅客量也排名第三,仅次于洛杉矶与旧金山。事实上,美航此前停飞的北京-芝加哥航线地位同样重要。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尽管芝加哥在中美航空航线上并不是最热门的航点,但从北京、上海前往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的旅客数量都相当可观,吸引了美国联合航空、达美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等众多国内外航司。
接连停飞两条一线城市往返芝加哥的航线,从过去两年运力投放的角度看,美航将在中国市场减少约36.3%的运力,这显然是一次“大撤退”。在中美航权枯竭、一线城市机场起降时刻“一刻难求”的背景下,美航此举多少令业内有些惊讶。2004年中美两国签署新一轮扩大航空服务协议之后,美航成为被授权直飞中国的两家美国航司之一,随即在2006年开通了上海-芝加哥航线,以此打入中国市场。
不料这条当年等待了五年的“黄金航线”却黯然退场。根据美航方面的解释,盈利难是关停航线的直接原因。两条航线(北京-芝加哥、上海-芝加哥)都是巨大的损失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