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为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的总体构型,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150千克。火箭可为卫星提供直径1.1米、高度1.5米的完整舱段空间,“捷龙一号”运载火箭的单位载荷入轨成本低于国际同类产品。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效的航空航天军用转商用的产品。极轨150千克以上的运载能力,也是国内外小卫星市场所急需的。
而早在2017年年初,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航空航天科工研制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完成首次商业航天发射服务,这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新型固体商业运载小火箭的横空出世。
小型运载火箭是指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000公斤以内的运载火箭,具有发射成本低、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相比传统运载火箭,小型运载火箭发射准备时间明显缩短,不仅提升了发射效率,也有利于把握航天发射的先机。近年来,随着小卫星技术、火箭设计、复合材料、电子技术以及固体推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运载火箭受到各国青睐,逐步走到航天发射的舞台中央。
时间回溯到2016年,国内商业航天进展迅速,公布卫星、火箭发射计划的企业次第出现。热闹背后,表明资本力量正跑步进入航天市场和小型运载市场。长征火箭在北京正式揭牌被业界视为中国火箭的商业化时代来临。此外,航天科工于2016年在武汉注册成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希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灵活、方便、快速、经济的卫星发射服务。这两家公司被业内称为“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