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有21座机场的吞吐量突破千万大关,9座机场吞吐量突破2000万大关。其中,2017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中国大陆民航机场(吞吐量超过3000万),2018年1~6月旅客吞吐总量均超过1500万人次,平均增速为7.17%。
上半年,深圳航空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10.6%,在前十大机场中排名第一,其次为杭州增速9.5%。这与深杭两城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有关。近几年,两城的高新技术、信息经济、现代金融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对航空出行的需求旺盛。例如,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的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14.7%,增速比GDP高7.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5.0%,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来,受时刻容量限制、地面保障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前十大机场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航空枢纽开始步入低速增长阶段,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四大城市五个机场上半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速均低于7.5%。受航班时刻容量的影响,航企也将更多资源转移至超大型机场周边的大中型机场。
以北京为例,航企就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周边的天津、河北地区。上半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了15.7%,在2000万以上级别的大型机场中,高居第二位;石家庄机场增长33.8%,在1000万级别的机场中增速位居前列,仅次于南昌。
目前京津冀尤其是北京的空域资源非常紧张,中小机场航班也可以飞到石家庄或者天津机场,再通过便利的轨道交通到达北京,未来随着京津冀航空的发展,也可以先飞到唐山、秦皇岛等地再到北京。